地板界倒闭潮来袭,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
关键字:地板倒闭 转型升级 来源:中国木地板网 时间:2016/08/01
导语:地板在20世纪末刮起了狂潮,近些年,人人都想分一瓢羹,于是纷纷投身于地板大军中,盲目投入生产导致产能过剩,最后导致大批地板企业倒闭,年复一年,恶性循环。
过去的2015年,一股倒闭潮充斥着整个地板行业,不仅中小地板企业频频倒下,甚至连知名地板品牌也未能幸免。去年5月,永信地板公司经营遇到困难,传出倒闭消息。不久后的8月中旬,裕森木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被传关门大吉、老板跑路等消息。其间,还有不少中小型企业直接关门倒闭。
“倒闭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,大型企业还是比较稳定。不过,行业需要面对一个问题,业内大型企业占比很低,仅有10%~20%,市场集中度较低,且各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”一位行业人士如是解释,国内地板行业一直以来盲目扩张、不注重研发,导致行业整体水平偏低、抗风险能力比较差。
“地板行业门槛比较低,就拿强化地板来说,几十万元就可以办一个工厂。”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会长李佳峰直言。
倒闭潮让地板企业一直负面缠身,如何去扭转消极态势,甚至如何避免在竞争中淘汰出局是当务之急。或许,自去年11月份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是一剂良方。
倒闭潮频发
自去年以来,国内地板行业倒闭潮一次又一次袭来。
2015年5月,拥有“东莞地板航母”之称的东莞永信地板制造有限公司经营遇到困难。不久后的8月中旬,合肥裕森木业有限公司一年时间被银行收贷3000多万元,因资金链断裂而传出关门大吉、老板跑路等消息。
值得注意的是,裕森倒闭的背后是盲目扩张。2015年12月底,裕森董事长曹昌仁在接受一次采访时透露,“人工成本占第一,房租排第二,所有门店一年下来,租金要700万~800万元。以后肯定会减少门店数量,只保留体验和售后的门店。”值得庆幸的是,险些倒闭的裕森获得了当地市政府一项1200万元的帮扶贷款指标以及一些金融公司的贷款,暂时得到了喘息机会。
“然而,众多中小地板企业显然没那么幸运,一旦倒下就难以东山再起。”业内人士坦言。
盲目生产导致供需错配以至于产能过剩,最后导致大批企业倒闭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
“地板行业2015年产量大概7亿平方米,实际只需要4亿多平方米,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。”李佳峰坦言。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,国内地板企业就在逐渐减少。这一年中国木地板行业竞争颇为激烈,加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,整个市场表现比较低迷。据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14-2018年中国木地板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》数据显示:2012年,木地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342家,较上年减少511家,下降幅度达59.91%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659.03亿元,同比下降46.21%,实现产品销售利润75.44亿元,同比下降53.05%。
此后,地板行业的发展呈现出疲软态势。直至2015 年上半年,国内地板总产量同比上年仅微增0.61%。“地板行业发展20多年,我国地板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。但近年来整体保持稳定,特别是2008年以后增速放缓,目前增长率在7%~8%甚至更低。“李佳峰解释。
两极分化
“倒闭潮背后是盲目生产、地板平均品质不高、原创产品匮乏、款型花色同质化严重以及核心技术稀少的窘境。”一位业内人士总结道。
“现在地板行业不好做,以前我们是为接不到订单而发愁,现在担忧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下订单的企业没有来拉,产品没地方堆放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板企业经销商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。地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,不少企业出现增速放缓甚至订单减少的情况,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再扩充产能,很可能就会导致产能过剩,未来可能还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倒闭。
据了解,地板行业80%~90%为中小企业,与大企业动辄千万的研发投入、广泛宣扬的技术创新、不计成本的市场开拓相比,中小企业毫无竞争优势。目前,地板市场上,中小企业大多只能依靠低价策略在市场的夹缝中生存。
甚至还出现了“毒地板“事件。2015年3月,哥伦比亚广播公司《60分钟》节目曝光:美国最大地板公司——林木宝由中国进口的复合木地板,释放出过量可导致癌症的甲醛。林木宝公司宣布:停售所有中国制造的复合木地板;此后,家得宝、劳氏等美国各大建材零售商,均下架了中国产复合木地板。
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,地板行业以小规模生产制造居多,而中小企业由于追求短期的利益等原因,受制于资金限制,不愿意投入过多人才和物力用于研发,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制约,抗风险能力弱。此外,有些企业专做低端产品,忽视产品品质,完全进行抄袭和仿制,更谈不上技术创新了。
“目前,在地板行业两极分化现象明显。圣象、大自然等七八家企业形成第一梯度,剩下的梯度都由中小企业组成,它们的水平参差不齐。”李佳峰透露。
“市场份额已经向大企业集中,如圣象的市场份额已经在10%以上。”李佳峰表示。80%以上的中小企业要去瓜分剩下的份额。竞争可谓激烈,谁能在这场火拼中最终生存下来,还得看它们如何转型。
转型升级
业内专家分析指出,在产能过剩严重,两极分化明显的背景下,供给侧改革或许会倒逼地板企业进行转型和创新。
以国内地板行业巨头圣象为例,这家公司一直在转型。圣象集团企划部总经理陈治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:“公司未来会拥抱房地产转型、电商、产业链等方面。”
他进一步解释说,拥抱房地产转型其实是加强与转型的房地产企业合作,例如花样年从房地产转型到物业服务,圣象就会加强与这些企业合作,和它们的服务品牌商对接,未来不仅提供产品,而且还将扮演系统服务商的角色。
按照圣象的布局,未来会一直走大家居战略,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圣象大家居战略内涵。不仅要扩大产品品类格局,将旗下产品拓展到地板、标准门、衣柜、整体厨房、家具等五大品类,还将以大家居平台为依托,打造综合产品、通路、制造、服务、设计五大平台。
纵观整个地板行业,目前大多数的地板企业也都已经开始重视“互联网+”的作用,甚至把“互联网+”上升到战略高度。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,圣象、大自然、联丰、春天等品牌在内的企业都已入驻了天猫以及京东两大电商平台。宜华木业则试图建立“Y+生态系统外圈”,形成线上、线下、工装、金融、物流五大入口。
在李佳峰看来,他认为浙江南浔一家企业的转型路径值得一些中小型企业学习,这家企业探寻了一条细分领域的方向,为市场满足地热需求的特殊地板,并且提供定制化服务,以期待提高市溢价能力,注重设计部分,能提供几百种颜色的地板需求。
“在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,未来地板行业三类企业有发展。一是大而全的企业,走大家居路线。二是细分领域企业。三是小而美的企业,比如服务特殊人群或者某类特殊地板。”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如是判断。